守住乡愁记忆,保护绿色遗产。近日,泾川县以“创新保护管理机制,传承人文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古树名木专项调查工作已近尾声。这一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行动受到了各方关注。
从6月8日开始,泾川县邀请北京中林公司和北京农学院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14个乡镇村社及农场、林场的现有古树名木保存情况及50年以上的古树名木后续资源进行了调查。期间,对古树名木的数量、分布和生长状况,进行了拍摄影像、建立档案、数据管理平台完善。挖掘整理了古树名木的生长历程、典故、传说及其所负载的文化。
高平镇城南村金星社村庄生长有1株糙叶榆,当地群众称之为“锥巴树”,因果实形似锥巴而得名,树龄1000年以上。当地传有“先有锥巴树,后有高公城”之说。人民解放战争中,国民党胡宗南部下张兆甲部队在高平一带作战,士兵砍此树枝为炊,结果马死人亡,连吃败仗。从此“锥巴树”被神化,无人敢砍枝摘叶,世代自发保护。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塬边古槐
国槐是泾川保存下来的最多最古老的树种,它守望家园承载着人们的思乡情怀。高平镇塬边村三社的梁峁顶的一棵古槐,树龄在500年以上。树冠似蘑菇形状,傲然耸立,树干粗壮,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成为方圆数十里的一树独景。
在汭丰镇三十梁村大沟内有左公柳29株,树龄约150年,其中最大的1株胸径170厘米,当地群众称为“柳树王”。相传晚清重臣左宗棠收复新疆时,带领湘军途经泾川所植,如今饱经沧桑,书着历史的年轮。
红军树
在王村镇羊圈洼四坡红军楼遗址旁边有5株高大的百年大树被称为“红军树”。2株核桃树,2株左公柳,1株国槐树,它们见证了红二十五军激烈的“四坡战斗”,述说着革命英烈红军将领吴焕先的故事。
左公柳古树群
目前,泾川县已经完成古树名木外业调查,统计古树群14个,古树名木303株,其中树龄1000年以上的3株,500至1000年的5株,300至500年的9株,300年以下的286株。
糙叶榆
古树名木见证了时代发展变迁,承载着乡愁记忆,蕴藏着自然规律,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承载着底蕴丰厚的林业资源和瑰丽的生态文化。历史和现实告诫人们:珍爱和保护古树名木是我们共同肩负的历史责任。
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全媒体记者哈骥州
泾川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