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企业“双向出海” 中韩创新创业生态研讨会举行
时间:2025-07-10 11:43:21来源:中国新闻网


(资料图片)

“韩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与中小企业培育,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与顶尖技术人才,深化与中国企业在创新创业领域的交流合作,是推动双方共赢的关键。”韩国中小风险企业部相关负责人在日前举行的中韩创新创业生态研讨会上说。

中韩创新创业生态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举行,中韩两国有关部门、投资机构、科技企业代表共商中韩“双向出海”合作机遇。上述韩国中小风险企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为中国企业打开韩国市场、对接产业龙头提供服务。

韩国天使投资协会代表表示,韩国TIPS计划致力于帮助初创企业实现技术商业化,入选企业可获得数十万美元初期研发资金,目前该计划孵化企业已超过3800家。“我们期待与中国在科创孵化领域深化合作,共同培育引领未来的科创力量。”

北京国际科技合作中心(北京港澳台科技合作中心)相关负责人就支持创新主体高质量出海、吸引国际机构在京落地等相关文件做出解读,重点介绍了设立海外研发中心、技术成果首次海外应用等情形的政策支持。

北京市海淀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指出,根据海淀区“两区”建设相关政策,对于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下同)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2000万元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中关村综合保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称,中关村综保区约九成空间为实验研发设计,入区企业享受“研发设备免税,研发料件保税,入区货物视同出口进行退税”等政策,平均可减免7%的关税和13%的增值税。

研讨会上,中韩双方机构代表就共同建设中韩企业跨境加速通道、共建人才交流平台完成战略协议签署与签约。两项合作旨在推动中韩创新创业资源的对接与共享,为两国中小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次研讨会由氪星创服主办,北京国际科技合作中心(北京港澳台科技合作中心)、海淀区商务局支持。

标签:

生活指南
  • 电影《天宝》首映 导演刘劲分享幕后故事

    7月1日下午,由刘劲、艺兮执导的电影《天宝》在北京举行首映礼,原

  • 中新两国院校多项教育合作落地

    记者日前从新西兰教育国际推广局获悉,今年10月,该机构将与中国教

  • IP潮玩、宠物用品、平价茶饮、古法黄金等成为消费者追捧的“新宠”

    当部分传统品牌增长乏力之际,一批新锐消费品牌却创出新高,业绩持

  • 中华雅韵走进联合国总部 传统戏曲“解锁”新姿态

    不久前,上海评弹团携手10名一级演员在联合国总部唱响婉转动听的吴

  • 1191项作品晋级第二届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决赛

    决赛将于6月9日在雄安开赛,赛程21天,共有1191项作品晋级。雄安未

  • “中国企业投资带来双赢” ——访马来西亚交通部部长陆兆福

    在马来西亚交通部部长陆兆福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一个中国和谐号列车

  • 北汽集团与首创集团签署战略合作 北京越野中网钻石展厅开幕

    4月7日,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集团)与北京首都创业

  • 美高梅国际酒店集团发布全新奢华酒店品牌“美高梅华府”

     3月20日,美高梅国际酒店集团(MGM Resorts International

  • 大模型时代的原住民怎么教

    近期,国内多所高校纷纷官宣接入DeepSeek并完成本地化部署,AI重塑

  • 补短板扬优势大力提振消费 持续释放政策效应

    扩大内需是战略之举,提振消费是重中之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 进博会进行时,霸王茶姬揭秘超5500家门店背后的健康与品质之道

    中国网财经11月8日讯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如火如荼举办。健

  • 中文热架起连心桥 百万青年争当“桥上人”

    ‘中文为桥,天下一家’,这是我参加此次比赛最大的感悟

  • “伊秉绶奖”海内外隶书书法篆刻作品巡展福州开展

    伊秉绶奖海内外隶书书法篆刻作品巡展(福州站)24日在福建省海峡民间

  • 编织印染,经纬之间展风采

    养缸刮浆,染出精美的蓝印花布;浸染缝制,绣出独特的民族服饰;轻挑

  • ​西平县师灵镇持续严守耕地保护红线_每日快看

    为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严厉打击违法占地、破坏耕地的行为,近期,西平

  • (乡村行·看振兴)浙江小镇建设旗袍城 新中式“点亮”共富路-天天微速讯

    中新网台州8月30日电(傅飞扬 项瑶莹)现在需要一家家拿货,再回来打

  • 民生
    • AI成为数学家得力助手还要多久

    • 多国嘉宾相聚青岛探讨中欧职教合作:既成就彼此,也惠及世界

    • 容声冰箱携多个优质原产地农产品品牌启动乡村振兴“寻鲜之旅”助农计划

    • 铁路女特警余艳玲:从恐高女孩到“铿锵玫瑰”